1.请问静脉注射的科学原理与注意事项
静脉注射应恪守怎样的技术操作标准? 静脉搏注射是指自静脉搏注入药液的一种注射办法。
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求疾速发作药效时;做诊断性检查时,如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前,由静脉注入药物;静脉营养治疗时。对不能经静脉途径给的药品禁用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时,因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内,故立刻呈现药理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药物自身的作用、注入量、压力、PH值等,可对血管壁及其四周组织产生影响,以至惹起血栓等。因而,静脉注射庆严厉执行技术操作标准。
静脉注射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注射盘内另加无菌注射器(依据药洲量选用),针头为6.5—7号或头皮针或留置针与静脉帽,止血带,小垫枕,按医嘱备药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
对长期静脉给药者,为维护血管,应有方案地自远心端到近端选择血管停止注射。常用的为四肢浅静脉(包括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和手背、足背、踝部等处),小儿多采用头皮殂脉。
静脉注射的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身病人解释,以获得协作;排出已抽好芗之注射器内空气,针头套上安瓿或以针套维护好;选择适宜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约5cm处扎紧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用2%碘酸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乙醇脱碘或单独运用络合碘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自静脉搏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再按压穿刺点处片刻,以遏止部分渗血。安顿病人,清算用物。
在实施静脉注射时应留意下列问题: (1)注射时,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且易固定的静脉。 (2)需长期静脉给药者,为了维护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而上,由远心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停止注射。
(3)依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控制注入药物的速度,察看注射部分和全身反响,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 (4)对组织有激烈刺激的药物,应另备帛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和头皮针,注射时先做穿刺,并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明针头确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针头不动),互换抽有药液的注射器停止注射,以避免药物外溢于组织内而发作坏死,如有刺激性的药液外渗,应立刻处置,以防形成组织坏死。
可用0.25%普鲁卡因停止部分封锁,假如是碱性药液外渗,可参加适量维生素C封锁。 (5)若注药过程病人诉疼痛或部分隆起,回抽不见回血,标明针头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应立刻拔出针头,改换部位,另换无菌针头重新注射。
医务人员在执行上述操作过程中,违背操作规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形成病员死亡、残疾或组织器官损伤招致功用障碍的,可定为医疗事故。 1、未正确控制顺应症或/和忌讳症。
2、违背操作规程,惹起严重感染,如因注射器械消毒不彻底惹起菌血症。 3、药液向血管四周漏出惹起的组织操作,察看不细致,未及时正确地处置。
4、违背操作规程,操作中空气进入静脉,呈现空气栓塞。 5、因注射速度快、注入量大加重循环系统负荷,诱发心力衰竭。
6、药液误注入动、静脉; 7、因注射药自身的药理作用而呈现的全身病症(药物中毒)。 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的办法。
(一)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疾速发作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办法。
3.作诊断、实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图10-14)。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依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四)操作办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获得协作。 2.用注射器汲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适宜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图10-15),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明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迟缓注入药液(图10-16)。 6.在注射过程中,若部分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改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疾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算用物。
8.留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停止注射。
(2)依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控制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察看体征及其病。
2.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推拿需要注意癌症、出血部位、孕妇、脱位等病症,过饥、过饱、酗酒等都不应进行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功效】:
中医推拿属于自然疗法,是一种以人疗人的治病方法,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深受大家的青睐,可以起到舒活经络,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的功效。
【中医推拿禁忌】:不适合中医推拿的病症。
1.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
2.癌症一般不作推拿;
3.皮肤病病变损害处,皮开肉绽及烫伤处一般不宜推拿;
4.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推拿;
5.脱位处以整复手法为主;
6.妇女在怀孕期和月经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7.患者饥饿时及剧烈运动后,推拿时需防止晕倒;
8、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
9、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中医推拿注意事项】:中医推拿时,应注意的方面。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6、推拿时间:每次推拿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还要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
7、药物润滑: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
8、接触皮肤: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
9、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