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太极拳应注意什么事项
练太极拳的注意
“太极”阴阳两仪,我们只看到它好的一面,更要看到它的另一面,太极拳练的是丹田能量,主要练的是身体柔软,这就须要我们在练太极拳时防止损坏身体。我体会太极拳要想进入高级境界必须达到敬师、静心、环境优雅,前两敬是练拳者的心态,而环境因素就是要注意的事项。
1、如雷雨天不能练拳,防止雷击。
2、大雾天不能在室外练拳,雾气阴阳不分,身体放松后能吸入大量的雾气,会引起身体的疾病。
3、窝风的地方不易练太极拳,窝风能使风的速度改变,速度快能钻进柔弱的身体,造成练太极拳人的身体受到风的伤害。
4、气温低时不易练太极拳,柔弱的身体容易受凉而得风蚀。
5、嘈杂的地方不易练太极拳,容易受到惊吓。
6、情绪不好,生大气的时候,不易练太极拳,生气会导致身体的一些系统错乱,练太极拳运内气时容易造成身体的疾病。
7、体质弱时不易练太极拳套路,要练太极拳内功提高身体素质。
8、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不易练太极拳,会使身体缺氧导致慢性中毒。
9、身体特别疲劳的时候,不能超负荷练拳,以免身体受到伤害。
10、过饥过饱不易练拳;
11、练完拳之后,不能马上用凉水冲洗。
2.练太极拳 有什么注意事项
太极拳是一种柔性武术,在锻炼时通过各种柔和动作,以一定的呼吸运动能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同时,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起到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既有一般拳术活动肌肉筋骨的好处,又有调息养神的功效,所以特别受到老年人的喜爱。但在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二、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请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
三、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轻相结合。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则暂时不宜练拳)。
四、练拳时应掌握深匀细长的呼吸。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 。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总之,老年人练拳以适度为宜,久而久之,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自会逐渐做到行气结合,得心应手,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
3.练太极注意事项
习太极拳的目的,基本上是为健身和养身。如果在练习时,对某些事项能加以注意,那更使练习锦上添花。
太极拳练习要求心静体松,以意导气。一般来讲,选择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更能达到入静的要求。如果周边环境嘈杂,干扰练习时情绪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种种影响,同样是练一套太极拳,效果会有很大差异。
太极拳练习时的呼吸是细、匀、缓、长的腹式呼吸。每次呼吸的肺活量是较大的,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和含氧量高的地点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人们在清晨;或傍晚,找一块绿地,如公园或有绿树的开阔地进行练习。这样很利于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从而达到呼吸系统健康的要求。如果,在空气浑浊和废气较严重的地方练习太极拳,也许不但不能达到健身,而且身体所受到的损害更甚于一般情况。
太极拳练习要求身体放松,按照前人练习太极拳的经验,应该是松衣宽带,身上不应该有紧束的感觉。可能现在不那么讲究,但放松肢体和轻松头脑对练习是有益无害的。
如果在练习前,能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松肩松腿和练练桩功与深呼吸等,更能在练习时进入状态。
以热身为目的的准备活动较为简单,活动关节.拉长肌肉,可使练习时不易受伤和较顺利地进入练习状态。这样的准备活动可因人而异,达到热身即可。
以提高技术和素质的准备活动则需要一定修炼,这可以从太极拳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人手。基本功一般包括松静桩、调息桩、起落桩、虚实桩等,每次可选择l~2个桩功作为准备活动。第二是行步练习,太极拳对行步要求较高,行步如猫行轻灵沉稳,有上步、退步、侧步、进步、跟步等等,原则上每次练习都应有一些行步练习作为准备活动。第三是运臂练习,太极拳主要技法有一些行步练习作为准备活动。第三是运臂练习,太极拳主要技法都是通过上肢动作完成的,应当以重视,有分靠势、捋挤势、搂推势、云手势等等。第四是腿功,指能使下肢柔韧性和控制能力提高的各种类型压腿、踢腿、控腿等等。基本动作指在套路中所出现的某个动作,由于该动作难度较大或需要强化等,也应当在准备活动中进行练习。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练习者能注意到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放心练习,并且收效不会差。但如果是专门的要求,如太极拳专业技术的提高和以医疗为目的的练习,那就另当别论了。
4.关于练太极拳应注意的事项的问题
病情分析: 一、掌握好运动量, 每次练拳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架子高低、速度快慢等,决定了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应因人而异。如果练拳后病情稳定,精神、食欲、睡眠等都较好,练拳后第二天,身体疲劳和酸痛感已经基本消除,就表示运动量大致合适,否则表明运动过量。也可在次日早晨醒后立即测量脉搏,与前一天比较,如果没有大的改变,则说明运动量不大。另一个简单的掌握运动量的方法,就是遵守“乏力不打拳”的原则。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最好稍感疲劳就停止,以免引起过度疲劳。身体状况正常的人,每日可练习1小时左右。初学者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连续打一或数趟,也可以单练一节或几节。如果感到运动量不够大,可以将拳架姿势放低一些,医院及疗养院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练习。打拳时要量力而行,运动量与动作难度要循序渐进,如果病情减轻,体力有所恢复,可适当加大运动量和难度,使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二、必须持之以恒, 打太极拳必须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很多病人求医心切,希望靠练习太极拳把病治好;也有些病人决心不大,信心不足,只在有空或高兴时才练习一下。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太极拳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练拳的同时,还应坚持正规的治疗。另外,打太极拳对身体的影响是逐渐产生的,只有长期坚持,才会使体质增强,精力充沛,不患病或少患病。, 三、练拳前不宜忍二便, 有人说早晨锻炼前最好不要大小便,否则就会“泄了元气”,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人从饮食得到营养物质,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食物通过胃肠的消化,养料被人体吸收了,剩下的残渣成了粪便。身体内多余的水分,以及肌肉等组织在新陈代谢中形成的废料,通过血液经肾脏滤过形成尿液。从生理上说,粪尿排出前分别在直肠和膀胱里,已不再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只是作为废料等待排出,所以不排出大小便对运动能力不会有任何好处。相反,排净大小便不仅可以减轻负担和解除练拳中强忍大小便的紧张,避免充满尿液的膀胱在推手时被意外撞痛,而且可以避免形成慢性便秘。,意见建议:
5.初学太极拳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基本方法】初学者应跟从老师学习, 否则以下一些基本要求便不知做对没有.太极拳的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我个人认为此种“气”是通过练拳的过程中调节呼吸的节奏而形成的),这是作为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练拳要领】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6.太极拳注意十则是什么
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这些就是太极拳的基本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太极拳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势动作的各种要求和基本法则。为了帮助大家掌握,现将前人总结的太极拳注意十则简介如下:(1)立身中正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重心放稳,以利于肌肉放松,动作灵活,姿态自然,气血通畅。
(2)神舒心定“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于其他要领掌握的基本保证。练习时,务必要精神安定,心情平静,排除杂念,思想集中。
精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舒展,肌肉放松。(3)用意导力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到身随”,“先在心,后在身”,精神饱满,富有生气,全神贯注(包括眼神运用),以意念引导劲力,势换劲连,劲换意连,使意念、劲力、动作三者统一,更为准确、充分,更富有内容。
(4)气沉丹田太极拳是一种拳法与气功相结合的健身运动。动作呼吸,恰当结合,深长细匀,通顺自然。
在此基础上,注意吸气时横膈下降,增加通气量,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内脏活力。(5)运行和缓这也是太极拳运动特点之一。
要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这样结合动作的虚实变化,劲力有柔有刚,既轻灵,又沉着,圆活不滞,避免了不分主次、平均用力或过于紧张、呆滞生硬的毛病。
(6)举动轻灵“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这种形容比喻是很贴切、形象的,练习者要用心体会,意领神会,体现在动作上。
(7)内外结合在“神舒心定”的基础上,使意识、动作与呼吸三者协调配合,意识与形体紧密结合,以意导动,内外统一。(8)上下相随要全神贯注,动作协调。
太极拳是全身性运动,要求上下相随,全身各部位的运动保持协调一致。如果动作支离破碎,那就违背了“周身相随”的要求。
(9)连绵不断动作连贯,前后衔接,连绵不断,无停顿割裂,不容许中途断线,自始至终,一气呵成。(10)呼吸自然初学者可采取自然呼吸,逐步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做到深、长、匀、静,通顺自然。
不可以力使气,简单生硬,强求统一,违背呼吸的自然规律,以致伤身,事与愿违。练习太极拳也非一蹴而就,这也要有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完美的程度。
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首先在姿势、动作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搞清楚,要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能全面地掌握和体现太极拳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收到扎扎实实的功效。太极拳多年来流传很广,已形成各种流派,如陈派、王派、宋派等。
解放后,国家体委公布了简化太极拳,简便易行,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7.初学太极拳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注意防寒保暖。太极拳是一项看似运动量不大,实则非常耗费体力的运动,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汗水淋漓,即使冬天也会如此。因此,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衣物的增减。太极拳在锻炼时也会出汗,但并不是像其他剧烈体育运动一样,“刷”的一下子全出来,它是将汗含住,在向外排汗的同时,热量会像体内渗透,这就是“养体”。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环节,不要图轻便而减少衣物,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否则就会寒气侵体,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会害病。虽然很多人冬天都会穿尼龙布的加厚防寒太极服锻炼,但建议带上羽绒服,练完后赶紧穿上。
二、注意空气的流通。太极拳注重调息,因此空气的质量很重要。在北方冬天,雾霾较多,建议遇上这种天气大家就不要出来,直接在家里锻炼就可以了,当然在家里锻炼的时候也要注意室内的通风,不建议选择卧室,最好是客厅。有人说去地下停车场,殊不知,地下停车虽然暖和,但空气不流通,对身体伤害反而更大。
三、加强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到了冬天,大家自身热量少,身体柔韧性降低,因此要做好打拳前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打陈氏太极拳和竞赛套路。建议在准备活动时,可以挑选八段锦,五禽戏之类的保健操,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能产生很大的热量,所以热身效果非常好。也许有人问,热身达到什么样状态效果最好?我的热身安排:热身的时候,先慢跑,跑到脚心微热,然后压柔韧,从头顶到脚踝一系列准备活动,这时身体已经发热,然后做十分钟的八段锦,通过一紧一松来调节身体,此时,感觉快要出汗了就开始打拳。本人打陈氏一路,从跑步热身到打完一路总共一个半小时。
8.初学太极拳的有关要领和注意事项
初学太极拳的注意事项2008-05-04 22:00(一)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
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四到六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八九分钟,但也不可太慢。
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八到十分钟,“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二)架势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 ”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
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 (三)要适当掌握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体操运动和其他长拳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在一定的弯曲下做慢动作,加之要求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
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因为打这种拳,一方面要求两腿分清虚实,体重经常由一条腿来负担,而这条腿又是在膝关节弯屈情况下来支撑体重的;另一方面,由一个姿势转到另一个姿势、重心由一腿过渡到另一腿上时要求缓慢,用的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下肢的负荷量。
所以,初学的从练完一两趟“简化太极拳”,往往感到两腿酸痛,这是正常现象。坚持练下去,这种腿部酸痛现象,就会消失。
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
老年人和体弱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节运动量,可以单练一组或几组;也可以专练一两个式子,如“揽雀尾”、“云手”、“起势”等;也可以架势稍高一些,如“弓步”的前腿应当是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垂线上,这时,膝关节弯曲度可略小一些。患有不同伤病的人,每次的运动量不宜太大,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必要时应征求医生的意见。
总之,在初练太极拳时,运动量的掌握务要因人制宜,不应贪多求快,急于求成。 (四)要持之以恒 练太极拳同从事其他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
不仅开始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要坚持继续练下去。根据自己生产、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情况,最好每天在业余时间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或是认为已经练会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转,就有再继续坚持经常练习。那样,不仅能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有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更好地收到坚持练太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每天在班前、班后或工间操、课间操时间,在本单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练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场、河边、空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
如果这些地方设有太极拳辅导站,可以参加集体学习,收效会更好一些。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几个人在一起,采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来解决。
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图解上的动作说明来指导其他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要仔细地研究前面所说的锻炼方法,正确掌握要领。
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快一些,好一些。